搜索
第1新能源车网
微信公众号

客服热线
010-64987064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告

汽车空调市场竞争激烈 外资企业占据优势

2008/05/07 11:09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中国汽配商讯网

    前不久,由江苏扬州杰信空调公司与日本电装合资的扬州杰信电装空调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电装是著名的汽车空调、发动机控制、车身电子产品、驾驶控制与安全装置、信息通讯设备等供应商,位居世界500强第214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扬州杰信是香港杰信实业有限公司在江苏江都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的一家车用空调公司,产品为国内约20家客车主机厂配套,也是我国客车空调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两者合作后,主要生产客车空调、提供客车空调技术及售后服务。因此,电装在国内车用空调领域又添了一个合作伙伴。

    ■国内空调行业起步晚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仍是空白,汽车空调主要依赖CKD组装。随着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空调市场需求日趋增长。由于当时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不符合生产需求,不少企业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也有很多地方开始招商引资,争上汽车空调项目。从那时起,国内掀起了汽车空调热,大规模重组由此出现。比如,牡丹江空调机厂被一汽集团兼并,上海汽车空调机厂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空调公司合资,沙市汽车空调器厂与法国法雷奥合资,湖南华达空调机厂与日本杰克赛尔合资,首钢烟台汽车空调器厂与日本电装公司合资,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华诚集团控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汽车空调产业开始快速稳步发展。由于各企业引进的技术、设备来自不同国家,行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可依,各自为政,加上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汽车空调业承受着来自国外同行的威胁。

    ■外资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国际上,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一直集中在日本和美国几大公司中。日本电装占鳌头,技术水平位居前列,市场份额约占全世界的1/3。此外,杰克赛尔、三电、精工、松下、三菱重工等都是世界空调压缩机行业龙头企业。美国主要是德尔福、伟世通和克莱斯勒三家。如今,这些企业在中国基本上已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其中不少在我国拥有不止一家生产基地。比如,电装已在烟台、广州、昆山等地建厂,现又与扬州杰信合资;德尔福在上海建合资公司,苏州工厂也在建设中;杰克赛尔在湖南和东北建厂;伟世通在大连和北京,松下在广州建厂。这些公司,占据了中国车用空调压缩机很大一部分市场。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空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汽车空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源俊介绍, 2007年,国内汽车空调压缩机产量(除客车空调以外)为910万台。其中,上海三电贝尔汽车空调公司位居榜首,为254万台。此外,烟台电装、大连汉拿 (由美国伟世通和韩国汉拿空调株式会社联合建立)等外资企业也有不小的产销量。

    ■本土企业获得发展技术水平差距大

    总体来看,目前本土车用空调企业仍居劣势,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掌握在外资公司手中。随着国内汽车空调制造水平进步,也出现了几家优秀企业。如重庆建设、南京奥特佳等,他们去年的产量已分别超过60万台。此外,浙江、广东等地区出现小范围的车用空调产业集群。比如,在广州增城,汽车空调产业已成为该区一大亮点。这些企业大都是私人创办,靠自筹资金、自建工厂发展起来。在国内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他们凭借当初的小工厂及增城较为发达的汽车配件销售网络,打开了汽车空调售后市场。

如今,增城地区聚集了上百家企业,年产汽车空调 100万台左右,出口约20万台。其中,60%的企业有出口业务,主要销往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但是,规模小,开发能力弱,管理不成熟是这些企业的主要弊病。重庆建设空调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国内汽车空调行业一大问题,准入门槛低。正因为如此,才有上百家小企业涌入。在缺乏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的情况下,依靠价格竞争获得生存。“虽然中国生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已经具备相当水平,但在设计能力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少说也有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空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汽车空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源俊感慨地说。

    ■国内汽车空调行业需要进一步整合

    “国内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需要整合。”业内人士指出,必须培育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秀本土企业。否则,中国车用空调压缩机企业很难应对外资企业竞争。如何提升国内本土汽车压缩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有关专家指出,未来几年内,一些利润低甚至面临破产的汽车空调企业将被大企业吞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汽车空调行业,行业的散、乱现象还很难解决。“今后,压缩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会向混合动力等新技术方向发展。诸如电装、三电等外资企业已经为此付出努力,国内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却跟在别人后面,缺乏创新。”于源俊说。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中国本土企业若要取得更大进步,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应对外来挑战。



姓名:
职务:
地址:
传真:
电话:
Email:
邮编:
留言:
验证码:
     选车   
Copyright 2019 d1xn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845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0号  版权所有:第1新能源车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纵横公关顾问有限公司